小飞鼠

Pteromys volans   Linnaeus
   

  566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体小型,头短圆;前后肢之间具皮翼;眼大,耳短圆;体长156~198mm;后足长33~35mm;耳长15~13mm;须长达60mm;体重80~120g。颅长37~41mm;基长35~37mm;颧宽21~24mm;乳突宽18~19mm;腭长17~19mm;眶间宽7~ 8mm;鼻骨长11~13mm;听泡长10~11.7mm;上颊齿列长7~8mm。
毛柔细。休背面灰土黄色、棕土黄色或浅锈褐色,略带有光泽,毛基灰黑色,有狭窄的黑色眼圈;触须黑色,皮翼背面黑色,其前缘呈棕土黄色,后缘色较浅几乎污白色;尾扁,毛蓬松,上面淡棕橙色,杂以黑褐色,其近端两侧淡黄至橙色;前后足背面黑褐色,眼下方、唇、颏及体腹面和四肢内侧面均为污白色,杂有棕土黄色,毛基烟灰色。
颅骨吻短。颅上部圆弧形。脑盒宽大。眶上突前方有1深凹刻。鼻骨前宽后窄,其后端与前领骨后端约在同一水平线上。鼻端至眶上突后缘短于脑盒长,约为颅长的46%。额骨后缘略为弯曲或接近一直线。眼眶较大。听泡发达。上门齿明显向后弯曲,门齿孔后端达左右眶下孔前缘连接线。下颌骨后端下面部分很发达,隅突(即角突)甚宽。齿式与松鼠属一样是 1.0.2.3/1.0.1.3=22。第一上前臼齿很小。第二上前臼齿约与第一上臼齿一样大。上臼齿与松鼠属的较为相似,但第一上臼齿最前面横嵴与后面2个主要横嵴同样高。下臼齿基本上也和松鼠属的相似,只是齿冠小而皱褶和小齿尖略发达。乳头4对。

生物学

生活于林区,营树栖生活,能在树枝上攀爬和在树间滑翔,远达50m。以坚果和松树种子等为食,冬季能贮藏食物。主要在傍晚和夜间活动,白天有时也活动。没有冬眠现象。在树洞中营巢。4~6月间繁殖,每年1胎,每胎2~4仔。春季和秋季换毛。

国外分布

国外分布于苏联、蒙古、朝鲜、日本以及中欧和北欧。

国内分布

分布在我国东北、内蒙古、新疆、甘肃、山西、河北、河南、四川等地

分类讨论

本种已记载的有12个亚种。我国已知的有3个亚种:
1.甘肃亚种P. v. buechneri (Satunin)1903
尾上下几乎呈黑褐色。分布在甘肃、山西五台山、河南篙山以及四川北部的黑水和丹巴的飞鼠也可能属本亚种。
2.河北亚种:P. v, wulungshanensis (Mori) 1939
尾上面浅黄色,下面浅黄带白色。分布在河北东部的五龙山和东陵,东北黑龙江的伊春、带岭、虎林、嘉荫,以及吉林的敦化、汪清、抚松、临江,辽东山地和内蒙古东北部的阿尔泰山一带。
3.新疆亚种P. v. turovi Ognev, 1929
尾上面暗灰带浅黄色或仅为暗淡灰色,下面暗淡黄灰色,杂以黑色调。分布在新疆南天山、西天山、阿尔泰山区和准噶尔山地。